锦屏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近年来,锦屏县始终将耕地保护工作放在首位,聚焦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一使命,不断创新耕地保护机制,以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尊重规律、因地制宜地开展一系列耕地保护工作,不断推动全县耕地保护向更高层次跃升。
多年来,为守住“责任田”、端牢“粮食碗”,锦屏县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高度责任感和紧迫感,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面对“无人认领”的土地,锦屏县加强谋划,明确“谁来种”“种什么”;对于没有种植意愿的村民,引导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转包耕种,全力遏制土地撂荒、耕地“非粮化”等情况发生,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9月的锦屏大地铺展着层层绿意,处处充满生机。走进锦屏县敦寨镇亮司村千亩大坝,目之所及,金黄的水稻如金丝绸缎般铺展在坝区,勾勒出锦屏县优质大米核心产区的鲜活图景,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的动人画卷正徐徐铺展。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科技与绿色种植融合创新,传统农业实现现代化转型。通过大力推广‘稻+N’生态共存发展模式,在提高粮食生产、做优主导产业、壮大特色产业的同时,不断发力‘菜篮子’产业。农技人员在田间开展常态化指导,以无人机飞防替代人工喷药,全面提高农田质量和土地集约化水平,年年丰产丰收,走出了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亮司村党总支书记龙明东说。
近年来,锦屏县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布局,集中连片打造高标准农田,坚持宜粮则粮、宜果则果,挖掘特色农产品,构建了“山顶林戴帽、山腰果缠腰、山脚田成方”的立体生态格局,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截至目前,全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2.97万亩,其中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0.97万亩。
随着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村中留守老人和未成年人的比例逐渐升高。由于缺少语言环境和学习机会,普通话普及率偏低,这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现实问题。除适学青少年及在外务工人员外,苗族侗族村寨部分村民“既不会讲也难以听懂”普通话,这使政策传达存在障碍。语言问题正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卡点”。
针对这一问题,锦屏县通过“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等重要节点,创新采用“双语融情”工作法,组织懂“苗语、侗语”的工作人员,通过“苗语+侗语”双语模式,深入各乡镇村寨开展耕地保护宣传,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撂荒地复垦复种有哪些补助?”“哪些情况是违法占用耕地的?”“违法占用耕地会被怎样处理?”“如何保护耕地?”“保护耕地有哪些奖励机制?”等内容进行讲解。
“双语”宣讲既能让广大群众更深入、更透彻地了解国家关于耕地保护的最新政策法规和具体管理要求,又能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苗族和侗族文化。
“在我们村,大家平时交流都是以侗话为主,今天你们用侗话给我们讲解耕地保护相关知识,让我们理解得更深入,也增强了我们珍惜土地资源、依法依规用地的责任意识。”锦屏县平秋镇更斗村村民杨叔说。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