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三举措推动生态环保争资争项有成效夯实建成面向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环境基础
为有力支撑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建成面向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环境基础,黔东南州多措并举,积极争取项目,规范生态环保专项资金运行和使用,全面落实项目储备、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管理要求,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益,服务生态环保工作大局。
一是加强沟通,用好政策支持。围绕新国发2号文件、支持“桥头堡”政策及省委省政府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意见等政策红利,切实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把生态环保项目申报作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主动向上级沟通汇报,积极争取中央、省各项生态环保专项资金,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据统计,上半年,全州已获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专项资金补助6140万元,涉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及能力建设等方面。
二是精心组织,积极申报项目。督促各县(市)结合辖区实际,以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急需治理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主攻方向,积极谋划生态环境项目,筛选一批既能推动解决辖区突出环境问题又符合环保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的项目建立项目库,指导科学、规范申报项目,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围绕大气、水、土壤等方面的项目进行策划,确保符合条件的治理项目应报尽报。同时,邀请专家对项目入库要求进行解读和指导,推动优质项目编制和申报。上半年,全州申报项目34个,申报资金5.86亿元。其中,大气类项目12个,水污染防治项目12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0个。已获入库项目27个,资金5.51亿元。
三是全程监管,确保资金效益。切实履行好生态环保项目专项资金安全使用的监督职责,积极做好专项资金跟踪问效,对项目资金拨付及运行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定期开展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督导,让每一笔项目资金用到实处,为持续巩固和提升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