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南海·榕江携手“六步走”闯出一条 新兴产业路
榕江县积极抢抓政策机遇,按照“谋事业、聚人才、推产品、搞整合、强链条、闯新路”六步走,全力推进新媒体产业稳健发展,闯出一条新媒体赋能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
一是凝心聚力谋事业。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贵州榕江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园工作领导小组,从各要素部门抽调人员组建工作专班,各乡镇(街道)组建新媒体服务中心,各村(社区)成立新媒体服务站,形成县乡村三级组织体系。全力推进“新媒体+产业”全面发展,做好全县新媒体发展规划,抢占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制高点”。总投入佛山东西部协作财政资金1985万元,用于榕江县新媒体产业园建设,其中直接用于园区基地建设规划236万,完成园区内20个房间、卫生间、公共区域和厨房改造,1749万用于县内各村寨(社区)直播基地建设,完成特和小区帮扶车间、乐乡村鹅卵石串户路、加宜村民宿及红色文化保护、大利村旅游配套设施、小丹江村民宿、乐乡村非遗记忆工坊、大利村民宿、空烈村茶园等项目建设,为园区培育农民网红、乡村代言人提供载体和直播场景,通过新媒体带货,助力乡村振兴。榕江县“新媒体+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获得国家、省州的一致认可,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等国家级、省州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百余次,进一步营造了“新媒体+”的干事创业氛围和信心。
二是搭建平台聚人才。搭建技术平台,与抖音、快手达成深度协助,征集万名本土主播入驻中台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分析、流量扶持等平台赋能服务,为县新媒体人才孵化奠定基础。将非遗传承人、留守妇女、返乡创业青年、易地搬迁群众、弱劳动力者等群体吸纳成为“村寨代言人”,入驻平台超12000个账号。搭建孵化平台,形成“六易”教学体系(榕易拍、榕易剪、榕易编、榕易播、榕易卖、榕易创),全面强化新媒体知识技能普及力度,提升新媒体优秀人才储备强度,打造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农民讲师(骨干)团165人,组织开展全县新媒体人才线上线下培训300余次,完成培训30000余人次。搭建政策平台,在推动直播赋能旅游产业、特色产业、网红经济等方面给予直播示范基地和税收奖励、授信担保、创业贴息、办公用房等方面支持。目前,引进北京家乡来客、佛山启梦传媒、贵州山呷呷、牛耕部落、成都伴山文旅、广西千衣文化等40余家实力企业入驻园区,提供人才房40余套。
三是精雕细琢推品牌。利用“新媒体+旅游”模式,全面梳理榕江文旅资源,特别是非遗文化、手工艺传承、民族特色村寨资源,借助主流新媒体平台,重点宣传“大利侗寨”“加宜红军村”“乐里七十二寨”特色旅游村寨,推出“月亮山未知之旅”“小丹江生态康养之旅”“红军长征过榕江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大河口码头、常驰广场、古州老街为夜间文旅经济集聚区,常态化开展大河口码头周末夜间市集活动,切实助力我县旅游产业、直播带货发展资源储备。利用“新媒体+产品”模式,依托榕江文化和生态资源,大力推广“榕江脐橙”“锡利贡米”“榕江小香鸡”、榕江西瓜、榕江百香果、非遗、手工艺等榕江代表产品,通过直播和商业合作,让榕江地方美食、乡村美景、民族文化、农特产品、旅游线路在新媒体传播中得到线上线下的推广,全面打响“苗山侗水·甜甜榕江”形象品牌和“人间烟火气·云贵小江南”旅游品牌。
四是资源共享搞整合。整合“三通一达”等社会快递企业资源,强化提升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云仓驿站体系、提升农产品进城公共服务体系、工业品下乡流通服务体系,实现快递下乡进村提速降费。依托榕江工业园区企业生产加工车间、仓储物流资源,积极整合全县百香果、脐橙、蜂蜜、竹笋、干辣椒、腊肉、蜡染、刺绣等产品销售渠道和周边市(州)县及全贵州省的货源安排销售。
五是产业集群强链条。用好“一码贵州”等“智慧商务大数据”平台,与物流公司达成深度协作,降低物流成本,攻克冷链包装物流短板。建强自主云仓,提高仓储发货时效性及准确率。积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打造广泛联结、紧密互动、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链条,做优做强我县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提升“新媒体+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围绕“精品果蔬”“两茶一药”四大主导产业,组建产业专班,一对一量身定做产业发展计划和扶持政策,推进产业攀登进阶,帮助产业培育品牌、拓市场、增后劲,建强产业链条。
六是守正出奇闯新路。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在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引领“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数据成为新农资,让直播成为新农活”新风尚,以“乡乡有网络达人直播服务中心、村村有新媒体直播团队、寨寨有网络直播村寨代言人”为工作载体,全力推进新媒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目前培育本地网络直播营销团队2000余个,带动8000余人增收,培育本土宣传民族文化网络达人超10万粉丝IP近百个,今年上半年“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线上线下销售额超7000余万元,新增孵化培育跨境电商3家,推动榕易文化科技公司率先在黔东南州实现跨境电商“第一单”,实现跨境电商“零突破”。
(来源:榕江县发展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