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堡”十大工程总体推进情况报告

来源: 黔东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2-11-29 17:04

(一)狠抓统筹调度。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理念,将打造“桥头堡”作为我州贯彻落实新国发 2 号文件的重要抓手,在制定贯彻落实“桥头堡”责任分工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黔东南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2022-2023 年重点突破“十大工程” 实施方案》和 10 个分项实施方案,每项工程均明确了牵头领导和牵头单位,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协调调度工作机制,督促各工程牵头单位按照月调度并通报,统筹推进十大工程建设。

(二)狠抓“十大工程”实施。各牵头单位在制定分项实施方案过程中,结合“桥头堡”推进实际,在 112 个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了 58 个项目,目前“十大工程”重点推进项目共170个,并将每个项目分解到20 个单位部门。目前,103 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三)狠抓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成立五大招商专班,围绕资源优势和风口产业,引进榕江县居之谷家居产业园、华润新能源黎平县风电场项目、从江县归树山风电场等大湾区重点产业项目185个。积极打造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承检机构。获得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5个,新增申报 67 家。新建花卉基地 3 个共 200 亩。新增“两品一标”证书19个。新增“苗侗山珍”品牌会员 20 家。在佛山建成农产品专馆(专区)24 个,前置仓1个。建成冷库18个,新增冷库库容4.6万立方米。助推生态康养旅游发展。面向大湾区,积极与中国旅游集团、贵州旅游投资集团、新桦威研学(广州)旅游投资公司等签署合作协议。与佛山市共同举办“佛黔文化旅游周”等系列活动,挂牌成立黔东南州(佛山)旅游宣传推广营销中心,村 BA 成为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窗口。全州新增 4A 级旅游景区 3 个、3A 级旅游景区 2 个, 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1 个,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环雷公山生态山居精品民宿、大健康示范区生态山居民宿产业带项目加快建设。

(四)狠抓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和乡村振兴示范。积极 推进“组团式”帮扶。新增佛山市 25 所中小学校、幼儿园与我州 24 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建立结对协作关系,佛山市选派 154名教师到我州挂职支教,选派75名教师到佛山市跟岗学习,两地开展培训 81 期,培训辐射 9609 名教师。全州45家医院与省内外52家医疗机构结成90个帮扶关系。助力乡村振兴。在省级州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基础上,确定争取与佛山等大湾区城市共建30个具有文化旅游特色的粤黔乡村振兴示范点,研究制定粤黔乡村振兴示范点顶层设计方案。丹寨县兴仁镇与佛山南海区大沥镇共建共同富裕先行先试示范点。

(五)狠抓营商环境和人才引进提升。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全州为 801 个招商引资项目提供政策咨询、项目选址协调等暖心服务走访 2461 次,为企业代办事项 638 件,办结率 100%,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问题 372 个。“一体化集成”智慧办税入选国家改革典型案例。与佛山市共同制定了《以奖代补鼓励广东企业投资的管理办法(暂行)》。进一步优化“一窗通办”标准化水平,企业 开办平均 1 个工作日办结。加大人才引进。州级设立 1000 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共选派 224 名专业技术人才到佛山市挂职锻炼、跟岗学习,从佛山市引进教育帮扶专家 28 人、医疗专家 10 人、434 名专业技术人才到我州开展帮扶。全职引进、柔性引进等方式引进各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420 人,培养 5100 余名高技能人才。佛山市制定《佛山市对口黔东南州劳务协作扶持政策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在佛山务工人员发放专项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