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发展改革委关于州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
第349号提案的答复
孟荣林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成立“桥头堡”核心区建设前线指挥部的建议》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州“桥头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启动“桥头堡”建设以来,我委紧紧围绕省州安排部署,按照“短期快速见效、长期久久为功”原则,聚焦“四区”定位,做好“人、物、产”三篇文章,努力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聚集,提升“桥头堡”核心区建设承载能力,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顶层设计,高位推进“桥头堡”建设
省州高度重视“桥头堡”建设,建立机制,统筹发力。省级层面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吴强为组长、副省长蔡朝林为常务副组长的省“桥头堡”工作推进协调机制。州级层面成立了以州委书记、州长任双组长的“桥头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州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工作机制,州领导多次带队深入“桥头堡”核心区开展调研,协调解决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与大湾区多层级联动机制,粤黔两省签署《备忘录》、两省发改委签订协调推进机制框架协议、黔东南州与佛山市建立对接会商机制。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印发《贵州省打造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规划(2022—2035年)》《贵州省打造黔东南自治州“黎榕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示范基地为抓手,将“桥头堡”建设成为连接大湾区与黔中城市群的重要枢纽通道、大湾区重要的文化旅游和生态康养首选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2023年实施“桥头堡”建设攻坚行动计划,推动156个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已开工123个(已建成30个),完成投资124亿元,从江县中医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2024年“桥头堡”建设重点推动实施136个项目,已开工89个,完成投资40.55亿元。2024年5月,黔东南宣威水库可研报告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2023年以来,全州新增省级就业帮扶先进基地(车间)和示范基地13个、农民工创业示范园(点)3个、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省级公共就业服务提升示范项目1个,其中榕江工业园区获省级农民工创业示范园,从江县广州贵龙饰品贸易有限公司从江井当分公司获省级农民工创业示范点。省人社厅对从江县、榕江县、黎平县制定出台“一县一方案”的帮扶政策。2024年计划申报省级就业帮扶先进车间11个、省级就业帮扶先进基地4个。
二、多方引力发力,聚集促进重大项目落地
围绕“桥头堡”核心区,强化项目编制,用活驻粤招商,优化营商环境。依托“黎从榕”地区木材、中药材、农特产品、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围绕主导产业,编制黎从榕产业发展项目61个,总投资约187亿元,其中黎平县25个项目,总投资约68亿元;其中从江县11个项目,总投资约53亿元;其中榕江县25个项目,总投资约66亿元。组建木材加工及家居制造、医药制造、新型建材(玻璃和陶瓷)、特色食品、文化旅游等产业招商专班,选派一批懂经济、懂业务、能招商、会招商的精兵强将到广东省常驻开展“敲门行动”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加强“黎从榕”的招商队伍建设,重点抓好“桥头堡”核心区东西部协作相关产业项目对接、跟踪和引进工作。2023年全州共引进重点产业项目504个、优强企业142家,新增产业到位资金187.37亿元,其中从江县新引进项目26个,投资总额49.7亿元,与深圳医药协会旗下的10家会员企业达成10个医疗器械生产项目投资意向。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通与粤港澳大湾区软连通,出台《黔东南州推进政务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政策互联互通、审批双向服务”工作实施方案(2023年)》,全州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粤港澳服务专窗”窗口,从跨省通办、双向审批、通关互认等方面提升审批服务效率,38个州直部门1304个事项、16个县(市)1736个事项均已完成对标工作,办理广东省大湾区跨省通办业务3000件以上。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经验,在桥头堡重点区域推进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通过以奖代补鼓励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来黔东南投资,按所产生的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15%予以奖励,总限额不超过500万元,2023年奖补企业5家。积极争取省级同意我州出台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五免五减半”优惠政策,构筑湘黔两省范围内的财税扶持政策新高地,全面提升全州招商引资吸引力。2024年以来,全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走出去”招商14次,“请进来”8次。
三、用好政策机遇,抢抓机遇释放红利
近两年以来,省发改、财政、工信、交通、水务、商务等43家厅局部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12家单位与我州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梳理出261条政策措施清单,构建形成支撑“桥头堡”建设“3+1+N”的政策体系(即:3是指《实施意见》《规划》《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1是指《备忘录》,N是指省直部门出台的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有251条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全州共同努力下,2024年1-5月共争取上级各项转移支付资金314.75亿元(中央270.9亿元、省级43.85亿元),下达从江县转移支付23.93亿元,同比增长7.8%。通过2024年第一批专项债券项目60个,资金需求51.33亿元,项目个数和资金需求均排全省第2位。获省级转贷市县新增一般债券资金(第一批)8.3亿元,额度居全省第一。财政、发改、教育、卫健等部门争取获得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首批)20.9亿元,居全省第二位。获教育领域转移支付资金23.96亿元。获省级分配2024年中央第一批就业补助资金共2.59亿元。获支持公共卫生、重大传染病中央、省级资金5.58亿元。我州通过省级审核拟报国家第一批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209个、资金需求82.6亿元,项目个数和资金需求均排市州第一位。2024年以来,州领导带队赴大湾区对接9次,科技、投促、林业、商务等部门赴大湾区对接15次。州领导带队赴省汇报对接23次,发改、工信、林业等州直部门赴省汇报对接84次。
四、发挥文化优势,推动文化旅游业先突破。
以打造大湾区旅游康养“后花园”为目标,聚焦资源抓景区提升,聚焦客源抓旅游推介,聚焦服务抓旅游环境,深化互送客源、线路互连。“乡村旅游1号公路”侗乡旅游环线入选国家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串联黄岗侗寨、岜沙苗寨等星罗棋布景区(点),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显著。锚定加榜梯田、黎平天生桥等著名景区(点),注重毗邻联系,着眼于成网连片规划设计跨区域经济旅游线路,把国、省、县、乡四级道路区域性路网串联起来,支持旅游产业支撑体系和服务设施建设。借力“村BA”“村超”持续火爆出圈,乘势推荐宣传“三千三村”旅游产品,落实“四免一多一减”旅游优惠政策,办好黎平县肇兴村2024夏季“村晚”、榕江县车民街道2024冬季“村晚”,把“流量”转化“留量”,拉动线下衣食住行消费。依托从江高华瑶浴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22个“健”字号药浴产品,创新开发榕江、从江等暖冬阳光资源,打造候鸟式、疗养式和侗文化特色旅居养老模式;依托全州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和苗侗民族医药文化元素,积极推进健康养生+温泉产业深度融合,谋划推介4条健康养老+旅游线路,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供给。加强与携程、途牛、同程等OTA平台合作,推出康养主题营销和促销活动,运营好黔东南州旅游佛山营销中心(佛山),引流粤港澳大湾区游客赴黔东南旅游,力争接待游客、旅游收入持续增长,接待湾区游客新突破。
最后,感谢孟荣林、赵灵芝、梁仲权、申泰云、赖家斌、柳海贞、杨唤英、杨唤英、曾令莲、石佩芝委员一直以来对“桥头堡”建设关心和支持,下一步,我委持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推动“桥头堡”建设,着力构筑“桥头堡”功能。
黔东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