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发展改革委关于州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325号提案的答复
曹鹏飞委员:
感谢您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今年,您提出的《关于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成自己人的建议》收悉,经商州直相关单位,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优化融资环境。一是大力推动金融市场多元化。大力开展“引金入州”“险资入州”“基金入州”等工作。当前,全州融资渠道仍以银行业融资为主;在资本市场方面主要有省级“四化”等产业基金、“桥头堡”壹号基金提供股权投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IPO的融资渠道畅通;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地方金融组织健康发展,可支持企业短期小额流动性资金需求;融资担保公司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企业提供增信服务。二是积极探索发展股权投资。设立黔东南州“桥头堡”壹号基金,基金总规模12亿元,首期认缴出资4亿元,目前已完成基金投资6笔3.4亿元。此外,积极争取省级政府性投资基金支持,2021年以来,全州共36个项目获得基金投资,金额31.59亿元。三是加大融资服务平台推广运用力度。积极推广运用贵州省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截至目前,累计入驻企业20426户,入驻金融机构154家,发布金融产品207个,累计授信62.24亿元,累计放款48.07亿元。
(二)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一是加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贵州政务服务网一网通办平台优势,对州本级1536项、县级1762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申请材料等要素进行了公布,实现了州、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在同层级要素横向、纵向规范统一,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达到全省最优水平。打造“云勘验”服务样板试点先行区,2025年以来获批省级“云勘验”10个事项改革试点,与烟草局等部门联动探索更多领域扩宽服务应用场景。截至5月底,全州共运用“云勘验”线上勘验427件,一次性勘验通过率高达95%,外勘时限缩短50%以上。二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全面落实“非禁即入”原则,制定了黔东南州市场准入协调工作机制,在机制落实、负面清单公开、线索收集、转办、处置、反馈、通报等各个环节建章立制,确保负面清单制度有效落实。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目前,收集到违反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修订文件1件,处置企业反映问题线索2条。三是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建立了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受理回应机制。进一步明确出台涉及经营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起草部门的审查主体责任,健全内部审查机制和规范公平竞争审查操作流程。加强垄断线索排查和收集,开展反垄断执法,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2024年共清理存量政策措施766件,废止9件,修订6件。2025年以来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政策措施290件,建议修改14件、提出修改意见33条。
(三)关注民营企业欠款清收。一是积极推动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今年3月,州清欠专班印发《贯彻落实<贵州省贯彻落实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重点工作推进措施及任务清单>责任分解表》,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和县市责任。严格按照“受理、督办、反馈、回访”闭环工作机制,依法依规处理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等渠道投诉的拖欠问题。二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抓好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贵州黔东南)维护和信息收集共享。截至目前,累计归集信用信息10715万条,行政许可2533988条,行政处罚55365条,所有信息均依法依规实现数据共享。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已对我州90482家市场主体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评价结果通过《州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应用的通知》反馈至各行业部门,在“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中,对信用等级“优”“良”主体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容缺受理);对信用“中”“差”主体加强检查频次,并作为融资授信、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黑红名单”机制,健全完善信用奖惩机制,对企业出现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等情况进行联合惩戒,对诚信示范企业、A级纳税人等行为进行奖励。截至目前,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贵州黔东南)归集黑名单53214条,红名单20875条,并成功推送《贵州信用联合奖惩平台》累计核查559723次,有效督促企业增强守信意识和能力。
(四)强化政策落实。一是加强政策宣传推广。依托贵州省政策找企业、企业找政策“双找”工作机制,利用好贵商易平台用户基础、政策资源和服务事项,推进建设具有黔东南特色的贵商易黔东南专区。贵商易黔东南专区已部署在州级和16个县(市)政务服务大厅“智慧政务终端机”,微信小程序已完成开发上线运行。目前,平台市场主体注册数为16.5万户,其中企业4.07万户、个体工商户12.43万户;平台上架惠企政策158份,政策服务事项达9424项;政策服务企业申报办理共计8135户次,兑现金额累计1.03亿元。二是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互动。印发《黔东南州“企业之家”优化提升工作方案》,由州政务服务中心、州发展改革委、州投资促进局、州工商联组建“企业之家”联合服务组,合力共建“企业之家”,组织州工商联、部门和40多家州级商(协)会常态化宣传相关惠企政策,收集企业需求、困难求助等问题。自“企业之家”运行以来,截至目前,全州办理办结企业需求5737件。
(五)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实施税收优惠。积极落实国家出台的税费优惠政策。2024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全州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10.38亿元。二是设立专项基金。州财政局、州科技局正在开展黔东南州创新创业天使投资基金设立工作,基金规模暂定1010万元。基金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原则,重点投资州委、州政府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以及掌握前沿技术或“硬科技”、具备自主创新与自主研发能力、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商业模式新的企业。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预警机制,在16个县(市)组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指导高校、科研机构盘点专利630件,入库110件,累计转化专利21件。四是加强企业融资服务。持续推进政金企融资对接,定期向银行机构推送融资需求,并适时组织开展融资对接专场活动;持续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和“苗岭普惠贷”普惠型金融产品贴息工作。制定了《2025年黔东南州“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总体工作方案》,重点围绕民营企业、“5+3”重大项目、文旅产业、地方农业产业(鸭鹅)等8个领域组织开展融资对接。截至目前,促成企业与银行签约并授信项目45个,授信金额33.72亿元。五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动州、县(市)工商联定期开展“亲清会客”活动,分别召开工业、旅游行业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暨“亲清会客”活动2次,邀请州政府分管领导及州直相关部门领导面对面与民营企业家沟通交流,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组织州工商联兼职班子、商协会负责人及有关民营企业家召开“贵州省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集中学习宣传。六是优化政务服务。起草了《黔东南州州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和商会制度(试行)》(以下简称《制度》),深化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机制,畅通民营企业、商会向党委、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渠道,积极帮助民营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营造民营企业良好发展环境。《制度》近期拟报州委州政府研究同意后印发实施。
(六)提升创新能力。一是推动政策落实,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导科技型企业规范研发费用归集,大力推动科技惠企政策落实到位。2024年兑现115家次企业研发投入等各类补助资金390.71万元,其中涉及民营企业111家次补助资金360.63万元。2025年补助资金正在梳理符合条件的企业。二是争取项目支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攻关。深入实施产业科技支撑行动,争取立项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企业研发创新。2024年获省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86项,立项资金3793.95万元,其中民营企业获立项84项,立项资金3718.95万元;2024年立项实施州级科技计划项目51 项,立项资金448万元,其中民营企业获立项50项,立项资金440万元。2025年科技计划项目正在开展前期谋划申报工作。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贵州民族大学与天柱县人民政府签订贵州重晶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共建协议。贵州兆丰种业公司与省农科院水稻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贵州麒臻实业集团《难处理金矿搭配含铅废渣原料富氧熔池熔炼回收金和铅的方法》和天柱晶盛实业《利用重晶石表面处理技术制备高分散性硫酸钡超细粉体》在全省首期“富矿精开”产学研对接会上成功签约。中国农科院加工所与上海锅圈食汇商贸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台江苗苗酸汤食品有限公司落户台江县特色食品园区,并与江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机制,及时印发《黔东南州州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和商会制度(试行)》,结合《黔东南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联席会议制度》,着力完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持续做好金融体系建设,着力构建“股债基期”健康发展的金融环境,争取更多金融机构和金融业态参与黔东南发展。利用“企业之家”、“亲清”会客会等平台,畅通民营企业交流沟通渠道。健全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解决好企业的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整合服务资源,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税收赋能、诚信体系建设、风险防范上拓展服务,助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创新政策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民营经济政策,指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关心,下一步,州委、州政府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
黔东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6月20日
(附注:公开)
(联系人:周波,联系电话:8275109)